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郊,设有22个村民组,1704户,5118口人。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440亩,山地5.4万亩,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村。多年来,大梨树村以生态文明为底色,以精神文明为牵引,以物资文明为载体,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之路。202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6亿元,集体总资产超过6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0元。
一、走生态优先的生态文明之路
四十年前的大梨树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山林砍伐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水土大量流失,不但自然条件差,老百姓更是没有干劲,到了靠救济等返销粮的绝境。“宁可沿街要饭也不嫁梨树懒汉”这句话也成了大梨树人的耻辱。
(二)万类霜天竞自由。大梨树春天是花园,夏天是公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是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等诸多荣誉。一是补偿生态欠账。先后出工10万多人次,开辟盘山作业道路87公里;治理大小荒山20多座、平整水平梯田1万多亩;修建河流14公里,水库池塘7处、拦水坝20多座;栽种桃、苹果、梨、板栗等果树上百万株。二是坚持生态投入。每年投资50余万元,推进生态建设,建成草坪3万平方米,栽植景观树木6万多株,路边、河边绿化60公里,街巷绿化5公里。强化山间道路管护和修复。对中心区小运河进行定期清淤,实施两岸护坡改造工程。三是巩固生态成果。通过《村规民约》强化了对山林树木的管理,通过集中供暖和改变能源结构,极大地降低薪材用量,提高木材自然蓄积量。采取措施,对原有的加工型企业进行资产整合和技术改造,清理污染源。拒绝任何来村进行勘探采矿的生产项目,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梨树村森林面积达3500公顷,森林覆盖率80%,宜林荒山绿化率90%,公路两侧荒山坡绿化率98%,在中国名村评选中“绿化指数”名列前茅;水域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地表水各项指标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4%。
二、走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多年来,大梨树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了很多工作。
(二)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两山”实践创新的制度保障、理论保障和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村党委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多项工作制度,使党委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决策议事科学民主、权利运行透明公开。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设置了农业产业党支部、果树农场党支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党支部,把党的工作做到地头、坑头。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在党员中创新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和农民党员星级管理等载体活动,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党员自评、群众测评、支部点评,实现对全村党员的“星级管理”,达到了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党性强起来、形象树起来”的目的。坚持党的人民属性,践行党的宗旨,为老百姓干实事,为人民群众谋发展,引导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6年大梨树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且实现了“全国文明村”六连冠。
(三)乡村文明。通过启发民智,纯朴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舆论阵地、文化阵地和精神文明阵地。一是村民行事有规矩。建立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从坚决制止大操大办之风、依法强化卫生整治、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弘扬尊老爱幼风气等几个方面做出规定,为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依据。二是村民娱乐有场地。村里建有“干”字广场等文化场所,建成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通过发挥文化广场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三是村民提高有去处。充分发挥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内各类文化室功能,引导全村男女老少各类文体爱好者到中心活动。组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文艺活动群体,活跃在各组和相应的文化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兴旺之路
多年来,大梨树村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兴的认识上探索出沿着一产求新、二产做深、三产提质,三个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融合、行业创新和科技赋能,构建一个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更强的产业集群。
(二)二产做深。大梨树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为村集体经济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企业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力支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打造生态友好型工业。以前大梨树村的企业存在小、散、乱,产品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等突出问题,大梨树村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村级企业关闭一批、转制一批、出售一批,共升级改造企业4户,关闭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2户,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企业经营水平。二是深入推进一产二产融合发展。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与精湛食品厂、田丰食品厂、水果保鲜库和五味子酒厂等几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为万亩果园产出的水果和辽五味基地生产的五味子延长产业链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找到了出路。三是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总投资24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大梨树金翼钛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超亿元,成为村工业龙头企业。
(三)三产提质。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兴旺发展的同时,同质化问题凸显出来。为推动旅游业形成规模、放大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粗放的赏花摘果式旅游方式,提供差异化服务,突出特色,提高品质。一是突出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依托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利用村内优美的自然风光,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逐渐形成了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拥有花果山、药王谷、影视城、七彩田园等众多景点,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2014年成功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0万元。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坚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出大梨树村独有的“干”字文化、影视文化、养生文化,并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以独特的人文魅力留住游客,提升生态附加值。“干”字文化是对大梨树村取得辉煌成就的深刻总结,为弘扬这一精神,大梨树村建成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干”字文化广场,并总投资1050万元兴建了大梨树村史展览馆。影视文化是大梨树村探索发展之路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投资600万元,建设“大梨树北方影视城”,先后拍摄了《女人一辈子》《小姨多鹤》等30多部影视剧。养生文化源于大梨树五味子产业药用价值和影响力,同时依托人参、天麻、细辛、龙胆草、天南星等100余种中草药资源,建设了占地500亩的药王谷,投资2000多万元,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纪念历代药王、药圣、神医的新景点。三是打造生态康养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是找一块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宜居养生的养老之地,大梨树优美的自然环境满足了银发族的需求,也成为我们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产权。大梨树村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穷平均”,而是“富公平”,把蛋糕不断做大,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吸引、引导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共同富裕之路。一是推进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和转化。与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达成共建协议,将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资源要素量化为股权,加速引进专业人才,推进产业创新孵化。二是吸引民营资本兴业。引进了集科研和销售于一体的良玉种业公司等多家民营资本到大梨树创办实体。三是培育个体工商户创业。发展一批农业经理人和农产品电商带货小网红,为他们提供孵化基地和扶持政策。四是打造“飞地”经济。以土地换股权的方式在周边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基地,扩大五味子、蓝霉种植面积2000亩,其中集体股权和其他所有制股权各占半数。